一、方案概述
該方案除了可以完成傳統的PLC硬件基礎實驗外,更結合了數字孿生技術,將1:1的將機器人技術、PLC 技術、智能控制技術融合,按照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過程和梯度,以仿真貫穿整個實訓室設備,從機器人技術+工業互聯網為實訓對象,依次將各個專業、行業的示范應用結合,打造出具有綜合性、示范性、先進性的工業 4.0 實訓課程體系;
二、方案優勢
真正滿足大班教學:除了對真實設備進行實訓外,學生還可在PC端對虛擬設備進行仿真實訓。讓老師于同學們不再面對實訓教學過程中無設備可操作的窘境。
建設各種虛擬仿真平臺:基于虛擬仿真平臺上的應用培訓。也是培訓應用手段的虛擬化延伸,對整個生產系統的認知、講解、模擬的操作、模擬加工、模擬運動進行全方位的展示。使每個學生可參與虛擬場景的PLC編程及機器人編程。做到不僅會用生產線,還會開發生產線。并在在已有基礎上,進行優化,開發個性化的智能工廠。
高度開發性:在最大程度上為客戶開放。工業機器人、PLC、MES系統,等各個模塊都提供的接口便于深層次的系統二次開發,以便于開發出適合用戶需求的系統調度程序和單機運行程序,極大程度上方便了課題研究工作。
教學可視化: 提供了一套仿真環境下的虛擬場景。虛擬場景按實際的1:1布局,場景的機器人,外設,PLC與實際設備相同特性。學生可對虛擬工廠離線編程,仿真驗證后再實際運行。避免損壞設備,提高教學可視化。通過現場實時數據收集,將物料、設備、人員、工具、半成品、成品訂單完成量等信息展現在電子看板,并支持現場數據的報表和查詢功能,增強實訓室智能化水平,提升觀覽性。
加速創新:特有的虛擬環境可用于設計工具、仿真工具,加速操作人員對物理實體的了解,激發模擬仿真、批量復制、虛擬裝配等設計創新活動。
引領科技前沿:數字孿生、智能制造系統均為智能制造中前沿技術,其模塊化和組建技術具有可重構、可擴展性,為學校智能制造前沿學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
三、應用場景
該方案圍繞高校、本科院校的電氣自動化、計算機、機械自動化、電子信息、人工智能工程五個專業,以智能控制為方向建立智能制造綜合人才及專業群建設培養機制。